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孔子名言警句
不要活得太宽,因为礼不恭,不悲,我怎能见!~~想分享这种形式的句子给朋友?在此,你不妨阅读一下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(汇集29句),欢迎你阅读与收藏。
1、子曰:"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"
2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《论语》--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,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。
3、【释义】 孔子说:“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,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。”
4、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《论语》--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,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;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,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。
5、【翻译】孔子说:“生来就知道的人,是上等;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,次一等;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,又次一等;遇到困难也不学习,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。”
6、一个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心灵的勇敢。
7、孔子名言。语出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曰: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。雕,凋谢;松柏,喻栋梁之材。朱熹引谢上蔡注曰:“士穷见节义,世乱识忠臣。”(《论语集注》)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:“岁不寒无以知松柏;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。”(《荀子·大略》)《庄子·让王》引孔子言曰:“君子通于道之谓通,穷于道之谓穷;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,其何穷之为?故内省而不穷于道,临难而不失其德。”
8、它知道自己有多蠢,就有多蠢。
9、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,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。
10、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《中庸》--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,叫做中;表现出来合乎法度,叫做和。达到中和,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,万物也就生长了。
11、不怒不开,不细不发。把一个角落抬高到不了三个角落,那么就再也抬不动了。
12、彻底铲除邪教,国家才能和平安宁。
13、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——《荀子?修身》:路程虽近,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;事情虽小,不做就成功不了。
14、诗,可以上升,可以看到,可以群体,可以抱怨。
15、子曰:“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”子曰:“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”子曰: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”子曰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
查看更多>>子曰: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(见《论语雍也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质朴超过了文采,就显得粗鄙;文采超过了质朴,就显得虚夸。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,这才成为君子。
子曰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(见《论语雍也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(对任何有益的东西)了解它的人比 不上喜爱它的人,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在其中的人。
子曰: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!(见《论语雍也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,再用礼节约束自己,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。
子见南子,子路不说。夫子矢之日:予所否者,天厌之!天厌之!(见《论语-雍也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会见南子,子路不高兴。孔子对天发誓说:如果我有不对的行为,请天厌弃我!请天厌弃我!
子曰: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
(见《黼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只阐述以前的文化而不从事创作,信从并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将自己与我那老彭相比。
子曰: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默默地将(所见所闻)记在心里,学习从不满足,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么呢?
子曰: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品德不加以培养,学问不予以讲求,听到道义所在不能前往,有缺点错误不能改正,这是我的忧虑。
子曰: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立志于道,根据于德,归依于仁,而游娱于六艺。
子曰:自行束惰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
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,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。
子曰: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教导学生,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、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,我不会去启发他。教给四角中的一角,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,我就不再教他了。
子谓颜渊日: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惟我与尔有是夫!子路日:子行三军,则谁与?子曰: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对颜渊说:任用我,就干起来;不用我,就隐起来,只有我和你能这样吧!子路听了说: 查看更多>>
1、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
2、士而怀居,不足为士矣!
3、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,焉能为亡。
4、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5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6、裔不谋夏,夷不乱华,俘不干盟,兵不逼好。
7、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
8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。
9、子曰:“临之以庄,则敬。孝慈,则忠。举善而教不能.则劝。”
10、慎终,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11、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己,不亦远乎?
12、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
13、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
14、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;多见而识之。
15、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
16、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17、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
18、子谓于产。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19、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
20、巧言乱德。
21、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22、苟正其身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
23、兴于诗,立于礼.成于乐。
24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25、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
26、君于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
27、择可劳而劳之,又谁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
28、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
29、君于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
30、礼之用,和为贵。
31、听其言而观其行。
32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33、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、不知老之将至…。
34、使民敬、忠以劝,如之何?
35、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。
36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37、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不逮也。
38、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39、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
40、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莅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
41、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
42、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43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44、见善无不及,见不
查看更多>>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: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:我选取那些好的方面来学习,找出那些不好的方面来改正。
子以四教:文,行,忠,信。
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:历代文献,人生实践,忠心待人,交接守信。
子曰: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。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子曰: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。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圣人,我是无法看见了。能够看到可称为君子的人,就算不错了。孔子说:善人,我是无法看见了。能够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,就不错了。那种没有却装作富有,空虚却装作充足,穷困却装作宽裕(的人),是很难保持一定操守的。
子曰:盖有不知而作之者,我无是也。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,多见而识之,知之次也。
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有那么一种自己不了解却擅自造作的 人,我没有这种事。多多地听,选择好的部分加以接受;多多地看,把它们记在心里,这也接近于生而知之了。
互乡难与言。童子见,门人惑。子曰: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。唯何甚?人洁己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互乡这地方的人不好交谈。那里的一个童子被孔子接见了,学生们感到疑惑。孔子说:应当赞成他的进步,而不赞成他的退步。何必过于苛求?人家把自己搞清洁了,来到这里,应当赞成他的清洁,不应当老盯着他的过去。
子曰: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?抑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,则可谓云尔已矣。公西华日:正唯弟子不能学也。(见《论语述而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至于说圣与仁,我怎么敢当?只不过学习从不满足、教导别人从不厌倦,那倒可以说已经做到这样了。公西华说:这正是我们这些学生学不到的。
子曰:好勇疾贫,乱也。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乱也。(见《论语泰伯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喜欢逞勇而厌恶贫穷,是一种祸害。
对于不仁的人,痛恨太过,也是一种祸害。
子曰: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(见《论语泰伯》)。
☆译文⊙
孔子说:如果一个人具有周公那样美妙的才 能,只要他骄傲而悭吝,其余的才能也就不值一看了。
子曰:三年学,不至于谷,不易得也。
(见《论语泰伯》)。 查看更多>>